大黑山被誉为辽南第一山,原称大赫(大连方言,读三声)山、大和尚山、老虎山,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城东约5公里,距市中心25公里,占地23.79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400米,主峰海拔663.1米,是一座呈“山”字型的山脉,北寄长白山、千山,南临黄海、渤海,因山石多呈淡黑色而得名。
这里是大连古文化的发祥地,集自然景观、人文景观于一身,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景区、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,同时佛、道、儒三教合一,是辽东地区著名的宗教圣地,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海滨城市登山旅游经典路线。
大黑山之名始称于明代,明弘治三年(1490年)重修胜水寺的碑志撰称“大黑山”,但到了明嘉靖六年(1527年)重修观音阁碑志时则书“大赫山”,清顾祖禹著《方舆全图》称之为“大黑尚山”,日俄战争后开始称“大和尚山”、老虎山。到了1980年,大连市政府搞了一次地名规范化活动,统一规范命名为大黑山。
大黑山属长白山系,千山余脉,主峰海拔663.1米,为大连近郊最高峰。主体呈南北走向,上部山势陡峭,多为裸岩;中部坡度略缓,灌木丛生;底部土层较厚,间有果园,形成环山林带。大黑山山石古老,岩层从上到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:山上的是属于8亿年到6亿年前震旦纪的石英岩,构成了巍峨险峻的大黑山主峰。山中又有大理岩,由于构造的影响,有的已经发育成常用于盆景的“吸水石“。山下则是属于25亿年前太古界的变质岩系,在推覆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糜棱岩。糜棱岩即粥一样的岩石,是大连地区最古老的岩石和地层。这也使得山下以及周围平原之间的地层年龄相差了数亿年和千万年。
大黑山属于海洋季风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四季分明,年平均温度为10.5℃。植被以柞类,赤杉、黑松、刺槐林为主,有木本植物120余种。除此之外,还有柞树、枫树和盐肤木等色叶树。野生动物主要有山兔、狐狸、野鸡、杜鹃鸟、沙鸡等。矿藏以石棉、白云岩、铜和铁为主。
景点简介:
响水观
响水观,亦称响水寺,坐落于大黑山西北麓,距金州城东五公里。它始建于唐代,明、清两代曾多次修缮,规模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重修大殿三楹、客舍五间及山门一座。这是一座以道教为主的观宇,由于历史原因,佛教、儒家的思想文化与道家也在此融汇,著名的
金州八景之一“响泉消夏”便在这里。
卑沙城
兵家必争的神秘卑沙城,即大黑山山城,约建于晋代,是辽东半岛著名的军事古城堡之一。城垣沿大黑山山脊,绕山梁围峡谷顺山势而建,城墙由大小不等的山石叠砌,墙宽约3.3米,残高3-5米不等。在城垣西南角的凤凰口,建有城堡一座,居谷为关,故称关门寨,现已坍塌,尽存旧址。隋唐时期曾有两次大战暴发于此。《隋书·来护儿传》和《资治通鉴》均有记载。时至今日,古城堡早已没有了军事上的意义,空遗残垣断壁,任由游人凭吊。
朝阳寺
朝阳寺,是创建于明代的一座佛教寺院,它位于大黑山西麓,因该地山明水秀,故史称“明秀寺”,至清雍正六年才改称朝阳寺。整个寺院坐北朝南,前、后山门建于两丘之巅,两殿堂则建在后山阳坡之上,从整体上看,就好似后背一座山,前抱一座山,因此,人们用负阴抱阳来形容它。这里也因金州八景之一的“朝阳霁雪”而闻名。朝阳寺为二进院,三道山门,占地约3万平方米,第一道山门是垂花门,门楣上有“朝阳古刹”匾额。第二道山门为牌楼造型,大书法家启功先生所提“朝阳寺”的巨匾高悬其上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“万法庄严”的横额于本山门背面。穿过第三道门即进入后院,也是朝阳寺主院,正中为大雄宝殿,东配殿为天后殿,西配殿为药王殿,大雄宝殿门两侧有哼、哈二将。大殿正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神像,三面墙上的壁画记录着他出家、修炼、成佛的整个历程,左侧配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。右侧配祀骑白象的是普贤菩萨,地下立像左为阿难、右为迦叶。
唐王宫道院
唐王宫道院是大黑山著名古刹之一,位于大黑
山南腹,创建于隋唐时代,离大黑山顶仅有150米,登峰可看日出。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,唐王宫道院都将举办大型天师圣诞祈福庙会。大黑山唐王宫道教庙会是最具道教特色的节庆形式,庙会活动包含大量中国传统道教元素,是一种结合了道教文化、具有民俗传统特色的庆贺活动。
石鼓寺
石鼓寺即唐王殿,创建于隋唐时代,相传是隋末唐初大将尉迟敬德为李世民所修。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在此驻军,所以这里的许多遗迹都与李世民有关,故名唐王殿。清代乾隆五一年金州汉军正黄旗人鞠行金募化重修,道光和民国初年又多次修葺。寺前曾有圆石两块,山风鼓动,其敲击声如鼓,因此得名石鼓寺。
------大连大黑山森林公园